
很久沒有見到進攻如此華麗的中國男籃了。
2025年男籃亞洲杯,遠未派出最強陣容的中國男籃在小組賽打出了極佳的進攻狀態(tài),連勝沙特、印度和約旦后,三戰(zhàn)全勝晉級八強,要知道,上一次中國男籃在小組賽全勝出線,還是10年前長沙亞錦賽(亞洲杯前身)。此后的兩屆亞洲杯,中國男籃都沒能進入四強。
比連勝更讓人欣喜的,是中國男籃在進攻端的火熱狀態(tài)。小組賽,中國男籃場均凈勝對手19.3分,投出了43.2%的三分命中率,成為本屆亞洲杯僅有的三支小組賽三分命中率超過4成的球隊。
在三場小組賽里,中國男籃場均可以送出20.7次助攻,失誤則控制在場均9.3次,兩項數據都是賽會第三,此外,中國男籃小組賽場均94.3的得分也排在賽會第三,火力兇猛。
很多人還注意到了中國男籃隊中久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每名隊員登場之后都在攻防兩端全力以赴,有隊友出現失誤沒有互相埋怨,在隊友命中投籃時,板凳席則是一片歡騰,喜悅洋溢在每一個人臉上。
但如果我們細究小組賽過程,還是能發(fā)現一些被勝利光環(huán)掩蓋的問題,中國男籃的亞洲杯征程,并沒有數據顯現得那么樂觀。
譬如投籃,這是一柄雙刃劍,中國男籃這種依賴投射的進攻模式隱藏著一定風險,小組賽最后一場面對約旦的2-3聯防,男籃一度除了出手一記記高難度三分,缺乏有效的破防手段,這種單一的進攻方式在淘汰賽階段將面臨考驗,對手必然會針對性地布置防守策略,一旦外線失準,球隊將陷入得分荒。
因為小組賽對手弱,中國男籃打的膠著時刻不多,這也讓中國男籃缺乏穩(wěn)定硬解能力的弱點沒有顯現。除了趙睿、王俊杰等少數球員,多數隊員在面對高強度防守時難以完成一對一得分,現代籃球發(fā)展至今,個人能力與團隊戰(zhàn)術的結合已成為強隊標配。本屆亞洲杯上,許多球隊都有歸化球員,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在關鍵時刻依靠個人能力打開局面。反觀中國隊,進攻端過于依賴戰(zhàn)術配合,當戰(zhàn)術被識破或執(zhí)行不到位時,可能陷入被動。
輪換陣容薄弱則是中國男籃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短板。與約旦的比賽,球隊的第二陣容一度讓17分的領先優(yōu)勢縮水到個位數,暴露出替補得分能力不足的問題,此役中國男籃的替補陣容除了程帥澎拿到20分,其他人加起來只拿到8分?,F代籃球比拼的不僅是首發(fā),更是整個團隊的深度。王俊杰升任首發(fā)后,替補席缺少能夠持球進攻的強點,廖三寧在目前體系里不適應,余嘉豪移動速度有局限……這些問題在小組賽尚可應付,但到了刺刀見紅的淘汰賽,任何短板都可能被放大。
防守端的問題同樣令人擔憂。雖然說蓋帽數據并不能等同于球隊的護筐水準,但中國男籃三場比賽下來,只有胡金秋送出1次蓋帽,還是很讓人吃驚。此外,中國男籃場均防守籃板也只排在賽會第11位。胡金秋作為臨時頂上的五號位,進攻端表現極為出色,但防守端的身高和力量劣勢明顯,當面對擁有強力內線的對手時,中國男籃的禁區(qū)防守將承受巨大壓力。
展望淘汰賽,男籃教練組的任務十分繁重:既要豐富進攻手段,減少對外線投射的過度依賴;還要嘗試優(yōu)化輪換陣容,挖掘替補潛力,確保40分鐘比賽都能保持競爭力;防守端則要加強協(xié)作,提高籃板保護和內線防守強度。
勝利從來不會眷顧準備不足的人,小組賽全勝固然可喜,中國男籃還是要清醒認識到,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。在亞洲籃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,沒有任何勝利可以輕松取得,球隊還是要做好打硬仗、苦仗的充分準備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強手如林的淘汰賽中走得更遠,為中國籃球贏得應有的尊重與榮譽。